- 发布日期:2025-08-07 22:32 点击次数:103
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高官、战将们,没有一个不高喊要和解放军中原逐鹿,没有一个人不高喊得中原者得天下,可就是没有人说,中原这么重要,中原野战军、华东野战军在中原地带纵横捭阖,为什么不在中原设置一个高级别的指挥机构,反而在撤销了郑州绥靖公署之后,又成立了一个指挥所,而将中原地区部队的指挥权放到了徐州陆军司令部和后来的徐州“剿总”旗下呢?为什么不对应成立一个郑州(中原)行辕、或者“剿总”、或者是军政长官部呢?
很显然,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,针对的是中共方面的四大野战军加华北野战军。当时,以东北“剿总”主要对付东北野战军;以徐州“剿总”主要对付华东野战军,兼顾中原野战军;以华中“剿总”主要对付中原野战军;以华北“剿总”主要对付华北野战部队。以西北军政长官的名义,对付西北野战军。这里就很有意思了,对于“包打”中原野战军的华中“剿总”,指挥部队到其势力范围的边远地区作战,稍不留神,就指挥到人家徐州“剿总”的地盘上去了,不仅部队的军事行动受到影响,就是联勤供应体系也出现了矛盾,更不要说当地行政官员及民众的配合了。而中原野战军也正是这样干的,打不过你白崇禧,我就跑到顾祝同、刘峙的地盘上去,让你白崇禧奈何我不得。
好了,我们还是书接上回,看看到底是咋回事?原来,刘峙被罢了官,就有人建议说,让桂系二号人物、此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领衔组建郑州(中原)行辕,统一指挥中原部队作战,蒋介石宁愿把政权输给中共,也不会让给李白的,于是根本不听那一套,而是让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兼任了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职务,后来又“兼并”了徐州绥靖公署,成立了陆军徐州司令部,在郑州设前进指挥所,统一指挥中原地区作战。
可毕竟是兼任,顾祝同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博取蒋介石的欢心上,而没有放到中原作战方面,而且这个人的指挥水平也确实一般般,等到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时,此公更是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跟着刘邓打转转,把围追堵截,搞成了武装游行,最终刘邓付出沉痛代价,“蛙跳”到达了大别山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,当然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大无畏的精神及刘邓英明领导所致,但同时也要“感谢”蒋介石在中原地区的指挥机构设置和人事调整,解放战争刚刚开始时,刘峙手中可指挥的部队可是有30余万精锐之师的,中原突围时的李先念、郑位三、王树声部是吃了大亏的。定陶战役之后,刘峙下马,顾祝同指挥作战的重点放到了山东、苏北方向,中原一部兵力调徐蚌、鲁南,一部兵力调陕西,整个陇海路商丘到洛阳段,只剩下刘汝明、孙震的4个整编杂牌师,而且要防守广袤的中原大地,其他再无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,中原腹地豫东黄泛区更无国民党大部队驻防。陇海路、中原腹地防守空虚的事实,给晋冀鲁豫野战军造成了南下的“便利”条件。
等到刘邓到了大别山,向南直接威胁到武汉三镇和帝都金陵的时候,蒋介石才感觉到不怎么好玩了,为了应对出兵中原地区的刘邓、陈粟、陈谢三路大军,与解放军逐鹿中原,保护国民政府首都及战略重镇武汉及长江防线之安全,有人再次提出,要成立郑州(中原)行辕(“剿总”是以后的事),统一指挥中原部队作战,以应对新的形势。
蒋介石经过考虑之后,认为很有必要,于是就着手考虑人选,当时可用的上将之中,陈诚已经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到了东北,兼任了东北行辕主任;顾祝同以陆军总司令的身份兼任了陆军徐州司令部的总司令;刘峙、薛岳新败,已经被打入另册;蒋鼎文昼财夜嫖,不堪重用;卫立煌还在国外考察,蒋介石更不会用他;关麟征、杜聿明资历欠缺,而且和陈诚有宿怨,杜聿明又在病中,蒋、陈也暂时不会用他们。就这样,挑选来、挑选去,还是挑选出白崇禧来,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兼任郑州行辕主任,无论是资历上,还是能力上,更包括是军事指挥才能上,那都是妥妥的一个“妥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蒋介石一听,骂了几声“娘希匹”,又说了句:“龙多不治水,要那么多行辕干什么?”于是,郑州行辕之议也就结束了,整个解放军战争期间,中原地区一直没有正儿八经的高级指挥机构也就成了定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